給水管網運行管理的目的是安全可靠地將符合水量、水壓、水質要求的水送往每個用戶,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給水系統的運行成本,保證給水系統的運行安全可靠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管網主要依賴人工進行管理,特別是中小城市,這種人工管理機制有力地保理論上了城市工業生產用戶和居民生活用水。但隨著城市經濟建設速度的加快,工業化步伐的加大,供水管網不斷地進行著改建和擴建,其復雜程度日益加深。僅僅依靠人工經驗管理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化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出現管網水量漏失、管網事故頻繁發生、管網運行不合理等問題,這已經直接影響了用戶用水,制約了城市經濟建設發展的進程。
供水管網漏失是供水行業普遍存在的嚴重現象。漏失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還給供水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就我國供水管網而言,為數眾多的應該“退役”的管線還在運行,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為明顯。漏損控制指標定義為:漏損率=(管網漏損量/供水總量)X100%,并同時將漏損率目標確定為12%。
從綜合性的各類漏水事件中分析中得出,管網的漏失水量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首先是小口徑管道較易發生水量漏失,其在整個管網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其次,溫度應力和水錘效應對小管徑管道的影響較大;并且小管徑管道埋深淺,地面荷載突然變化(如過載重車輛等原因)時容易引起道路的變形,從而引起管道接口的破壞和漏損。另外,小口徑金屬管道的壁厚較薄,同樣的使用條件,其腐蝕深度所占整個壁厚的比重較大,因此,使用壽命周期相對較短。同樣的水壓和使用期限條件下,小口徑管道比大管徑管道出現的漏失現象嚴重。
管網漏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管網材料、施工、使用、運行維護、外部環境、管理因素等組成。其中管網陳舊老化是比較重的原因之一。供水管網鋪設年低跨度較大,其口大部分為老管線,管道使用年限超過管道壽命周期,由于未及時更換,管道老化導致的滲漏現象較多。老的管道多為鋼性接口,經不起溫度的變化、各種腐蝕、地基下沉、地面負載等因素的影響,極易造成爆管等現象。
因此,在供水管網的老舊管道改造工程施工中,要注意新管道的鋪設和管材以及管道的接口材料、管件等的選擇問題。在新舊管道替換前要摸清舊管道的長度、材料、以及服役時長、土壤的酸堿度、埋深及其它管道的情況。
依據管網原始的竣工資料,同時依據不停水和減少停水時間的原則,提前計劃好新舊管道替換的工作量,盡量避開生產和居民生產用水高峰施工。需要提前布置實施管線的機械開土方和人工開土方作業。加強現象施工管道,對其它管線資源需向資源所有方進行匯報和協調工作,保護其管道的完整性。
在進行給水老舊管道切割工程施工前,應摸清周邊供水管網系統的實際情況,是否存在環路供水或二次供水管道的并網供水。如現場存在這種情況,將進行涉及此管段供水管道的管網施工上報工程管道部門,由管理部門進行制定管網停水方案。確保在管道切割施工中減少無法降壓和水量損失的現象。
使用自爬式液壓切管機對供水老舊管道進行管道切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本著節省工程施工時間為原則,在新舊管道進行替換作業切割時,盡量選用管段同時切割作業的方式進行。自爬式液壓切管機的設備在切割管段時要準備兩臺或兩臺以上(兩臺主機切割,一臺備用)。液壓泵站工作地點選擇在穩固且安全的方位。
2.管線的最大切割點間距為20-25米為宜。便于切割后的老舊管道的起吊和運輸。
3.管道切割人員在進行工程施工前應當進行技術交底會議,并經過自爬式液壓切管機操作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切管機在進行管道切割作業時的技能。
4.管道切割的作業現場,有專人負責各管段切割的協調和管理。協調現場的吊機或起重機等設備參與協助管道切割工作中,對預切斷管道的預緊吊裝作業。
5.管道切割作業完成后,及時向工程管理人員匯報,并及時將指揮權限移交至現場指揮員。
參考文獻:
1.《管網漏損及解決方案》 占遠秀 2019-8-23
2.《先鋒管道切割作業規程》TJXF-GDQG-01